
期刊简介
《药物评价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办刊宗旨: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读者对象:药品管理、新药研发、药物临床应用、药学教育等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CRO组织、生产企业、药品管理与审评机构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研究生等。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办的,随着国家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的加大,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评价,甚至已上市药物的再评价等的重要性均日益突显。但国内尚无药物评价方面的专门性杂志,相应的研究内容散在药学、中药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的杂志中。
论文终审被退稿的几率有多大?可能低于10%
时间:2024-03-26 09:41:41
许多作者在论文经过外部评审后,常常会认为已经被百分百接受,然而实际上,终审这一环节仍然存在,且论文仍有被退稿的风险。那么,论文在终审阶段被退稿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这个几率因期刊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低于10%,也可能稍高。
深入探讨论文终审被退稿的几率,我们首先要了解论文审稿的整体流程。按照常规的论文审稿要求,退稿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初审和外部评审这两个环节。初审主要是对论文的形式进行审查,只要作者能够严格遵循期刊的作者指南,并满足所有的规范要求,那么基本上可以顺利通过初审,不会被退稿。然而,也有一些期刊为了在初审阶段就能筛选出更优质的文章,以减轻外部评审的压力,会相应地提高审查标准,这就会导致初审被退稿的几率有所增加。
外部评审则是对论文的专业内容进行深入的审查。由于这一环节涉及到对论文研究方法和结论的评判,因此也是最容易被找出问题、出现错误的环节。所以,论文在外部评审阶段被退稿的几率相对较高,有时甚至可能高达60%以上。
然而,当论文成功通过初审和外部评审,进入终审阶段时,其被退稿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是因为能够走到终审阶段的论文,基本上都已经在形式和专业内容上得到了认可。终审主要是对论文进行宏观上的审查,比如评估论文对本领域的贡献和发展潜力等。只要论文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那么被录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一般来说,经过外部评审的论文,被录用的几率已经达到了八九成。而终审阶段被退稿的几率,通常都会低于10%,甚至在很多高质量的期刊中,这一几率还会更低。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终审被退稿的风险。毕竟,每一篇论文都是作者辛勤研究的成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在投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自查工作,确保论文的质量和符合期刊的要求,才是避免退稿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