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药物评价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办刊宗旨: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读者对象:药品管理、新药研发、药物临床应用、药学教育等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CRO组织、生产企业、药品管理与审评机构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研究生等。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办的,随着国家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的加大,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评价,甚至已上市药物的再评价等的重要性均日益突显。但国内尚无药物评价方面的专门性杂志,相应的研究内容散在药学、中药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的杂志中。
SCI论文被预警期刊收录对使用有何影响?
时间:2024-06-14 10:05:42
许多作者在投稿之初,或许并未意识到所选择的SCI期刊后来会被列入预警名单。然而,当SCI论文成功发表后,若其所在的期刊被相关单位列入预警名单,这自然会引起作者的关切:这样的转变是否会对论文的使用产生影响?答案并非完全否定,因为不论论文是在预警名单公布前还是后发表,只要它属于该期刊的一部分,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至于具体影响的程度,还需看各单位的认定标准。
有些单位可能将预警期刊视为“黑名单”,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论文发表在这些期刊上,也不会直接受到科研院校的惩罚。例如,中科院等机构在发布预警名单时明确指出:“期刊预警并非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上发表的每项成果。”因此,若论文已经投稿成功并见刊检索,且单位认可该成果,一般无需撤稿。
在选择SCI期刊时,作者应格外谨慎。建议提前了解最新的SCI期刊预警名单,可通过单位、高校、预警SCI期刊官网以及SCI黑名单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以避免选择已被列入预警名单的期刊。即便论文成功发表在SCI期刊上,是否得到单位的认可还需根据单位的具体要求来判断。
任何一本被列入预警名单的SCI期刊,其背后往往有诸多原因。这些期刊在前期就可能表现出一些特征,如:一期文章过多、版面费与期刊价值不符、稿件数量过少、自引率过高(即该刊刊登的论文频繁引用自身)、撤稿率高、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等。若期刊存在上述一项或多项特征,作者在投稿时就应慎重考虑,因为这些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的风险较大,甚至有可能被SCI剔除。
明知期刊存在预警风险而仍选择投稿,如同明知期刊质量不佳却仍选择发表,这可能会引发专业人士或单位的质疑,对你的投稿动机产生怀疑。
以上内容旨在解答“SCI论文被预警期刊收录对使用有何影响?”这一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疑问或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知识,请随时咨询云平文化在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