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期刊简介

  《药物评价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办刊宗旨: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读者对象:药品管理、新药研发、药物临床应用、药学教育等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CRO组织、生产企业、药品管理与审评机构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研究生等。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办的,随着国家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的加大,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评价,甚至已上市药物的再评价等的重要性均日益突显。但国内尚无药物评价方面的专门性杂志,相应的研究内容散在药学、中药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的杂志中。

“万年主治”的晋升曙光初现?多地医院迎来高级职称评审自主权新纪元!

时间:2024-07-29 10:12:44

在医疗领域,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的蜕变,往往伴随着漫长岁月的积累与不懈的努力。这条晋升之路,传统上被五年一跨的职称阶梯所界定,然而,高不可攀的学历门槛、繁重的科研任务、严格的工作年限要求以及业绩考核,常常让众多医师在这条征途上步履维艰。不乏有志之士,在三十五岁仍困守中级职称,四十岁尚未触及副高职称的门槛,被戏称为“万年主治”。


但近年来,医疗职称体系的改革春风悄然吹拂,为这一困境带来了转机。特别是通过明确区分“临床导向”与“科研导向”的评价体系,打破了长久以来过分依赖科研论文的晋升壁垒,为那些在临床一线默默耕耘的医师开辟了新的希望之路。


多地新政引领,高级职称评审自主权下放医院


自7月1日起,江苏省率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宣布自2024年起,将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的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直接授予医院。这一举措,标志着医院能够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岗位实际需求,灵活制定评审标准,为医生群体量身定制多元化的晋升渠道。协和医院等标杆性医疗机构,更是通过试点职称评聘改革,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纯临床型”、“临床教学型(D+E)”及“临床科研型(D+R)”等多种晋升路径,每种路径均聚焦于不同的能力展现与成果积累。


机遇与挑战交织,晋升之路喜忧参半


自主评审权的下放,无疑为临床型医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格”晋升机会。以上海市胸科医院为例,已有医生凭借卓越的临床技术荣获工匠型副主任医师的殊荣。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对于科研型医生而言,评审标准的分流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考核门槛,如宁波某医院对科研论文质量要求的显著提升便是明证。


此外,尽管晋升渠道的多元化看似为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不同医院间评审标准的差异性也引发了关于公平性的广泛讨论。同时,医院内部评价体系的细化与完善、聘任环节的透明度提升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努力加以解决。部分医生担忧,医院自主评审可能仍受限于国家考核指标,加之资源有限,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前路漫漫,探索不止


尽管浙江等地已先行先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并取得了一定经验,但实际操作中仍暴露出诸多挑战。部分医生反馈,医院自主评审的实际效果尚显有限,评审过程仍受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如何确保评审标准的公正性、如何细化临床评价指标、如何完善聘任管理机制等,成为了未来亟待深入探索的课题。


在这场职称评审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既应看到它为医生群体带来的无限可能,也应清醒认识到前方道路上的重重挑战。唯有携手并进,共同面对并克服这些难题,方能推动医疗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让每一位有志于医学事业的医师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