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期刊简介

  《药物评价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办刊宗旨: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读者对象:药品管理、新药研发、药物临床应用、药学教育等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CRO组织、生产企业、药品管理与审评机构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研究生等。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办的,随着国家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的加大,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评价,甚至已上市药物的再评价等的重要性均日益突显。但国内尚无药物评价方面的专门性杂志,相应的研究内容散在药学、中药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的杂志中。

2025医师职称评审:一票否决制来了

时间:2025-08-05 10:07:45

近年来,医疗行业对医师职业素养的要求日益严格。2025年职称评审制度的重大变革——一票否决制的引入,犹如在医生职业发展道路上设置了不可逾越的红线。这项新规将彻底改变传统评审中"分数叠加"的考核模式,代之以关键指标的刚性约束。

学术不端:从灰色地带到绝对禁区

过去某些医生可能认为论文数据"适当修饰"或署名挂名是行业潜规则。但新制度下,任何形式的学术造假、剽窃、不当署名都将直接导致评审资格取消。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的ETC识别系统,学术诚信不达标者将被自动"拦截"在职称晋升的通道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连第三方代写这种隐蔽行为,现在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也能被精准识别。

医疗事故:责任追溯不再有时效豁免

新规明确将重大医疗事故纳入否决项,且不设追责时限。这意味着即使事故发生在评审前多年,只要被认定存在主观过错或重大过失,就像信用卡逾期记录般永久影响职业发展。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操作也可能因"多次累犯"触发否决机制。某三甲医院案例显示,连续三年出现处方违规的副主任医师,即便科研分数领先仍被取消参评资格。

职业道德:无形标尺化为有形门槛

收受红包、虚假诊疗等行为以往可能仅受行政处罚,现在则直接关联职称晋升。某省卫健委数据显示,新规试点期间因职业道德问题被否决的案例中,近四成涉及过度医疗。这就像驾驶员累积扣分制度,当职业操守的"违规扣分"达到阈值,就会触发职称评审的"禁驾期"。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上的不当言论也可能被纳入职业道德评估体系。

应对策略:三维度构建防护网

临床医生需要建立"病历即证据"的意识,重大手术的术前讨论记录、疑难病例的多学科会诊记录都要完整保存。科研方面建议采用"过程存证"模式,实验原始数据、论文修改稿等材料需系统归档。某教学医院的实践表明,建立个人职业档案库的医师,在应对评审复核时通过率提高62%。

这项改革本质上是通过制度倒逼医生回归职业本源。就像飞行员必须同时具备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未来优秀的临床医师也需要在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上同步精进。当一票否决制全面实施后,那些既能救治疑难重症,又能坚守职业底线的医生,终将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获得应有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