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期刊简介

  《药物评价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办刊宗旨: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读者对象:药品管理、新药研发、药物临床应用、药学教育等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CRO组织、生产企业、药品管理与审评机构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研究生等。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办的,随着国家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的加大,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评价,甚至已上市药物的再评价等的重要性均日益突显。但国内尚无药物评价方面的专门性杂志,相应的研究内容散在药学、中药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的杂志中。

山东卫生职称改革取消论文门槛

时间:2025-08-18 09:51:35

近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重磅改革方案,2025年起全省卫生职称评审将迎来历史性变革。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莫过于取消论文作为职称晋升的硬性门槛,这一打破"唯论文"导向的新政,标志着医疗卫生人才评价体系进入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阶段。

评审标准迎来结构性调整

根据最新政策文件,卫生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将从"论文数量导向"转为"临床能力本位"。申报高级职称者不再需要提交SCI论文或核心期刊发表记录,取而代之的是三类刚性指标:一是门诊/手术量等基础工作量数据,二是疑难病例处置、多学科协作等临床实绩,三是新技术应用、诊疗方案优化等创新成果。这种改变如同将考核标尺从"实验室"直接搬到"诊室",让评审标准与临床场景无缝对接。

能力评估引入数字化工具

改革方案特别强调运用信息化手段量化专业能力。例如,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自动提取主刀手术难度系数、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等18项临床指标,形成"能力雷达图"。这种评估方式类似民航系统的"黑匣子"数据分析,能客观还原医务人员的真实业务水平。某三甲医院副院长表示:“现在评审委员能看到申报者全年接诊的疑难病例视频记录,比纸面论文更有说服力。”

业绩贡献有了新衡量维度

在科研要求方面,新政采用"替代计量"思路。开展临床新技术可折算为传统论文分值,例如成功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复杂手术,相当于发表2篇核心期刊论文。更突破性的是,参与制定国家级诊疗指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社会贡献,均可按比例换算为评审积分。这种设计如同给不同赛道设置转换通道,让擅长临床的医生不必勉强走科研独木桥。

基层医护迎来重大利好

政策特别向基层倾斜,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人员可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慢性病管理成效"等替代科研要求。潍坊某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算了一笔账:"原来发论文要自费三四万,现在把200个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到90%,就能达到评审标准。“这种改变被业内称为"接地气的革命”,预计将使基层卫生人才晋升周期缩短30%以上。

质量把关采用动态追溯机制

取消论文不等于降低标准,新政建立了更严格的事后监管体系。所有晋升人员信息将公示5年,期间若出现重大医疗事故或学术不端,将追回职称并列入信用黑名单。这种"终身责任制"设计,如同给职称证书加载了质量追踪芯片,倒逼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持续精进。

这项改革已在山东省立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试点,数据显示试点单位医务人员日均接诊时间增加1.2小时,参与多学科会诊人次同比提升45%。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山东经验将为全国卫生职称制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样本。随着2025年新政全面落地,医疗卫生行业有望迎来"回归临床本质"的人才评价新生态。